(一)生物防治技術:通過寄生物、捕食者或病原菌的作用可以形成白蟻生物防治,其優點是不必大量的研究,部分結果在實驗室內效果明顯,但在野外,可能是因環境的變化(雜菌等因素的影響),實驗效果不好。 1、寄生物:雖然寄生性螨類已在白蟻巢采集到,白蟻研究工作者也經常提到播螨類,然而,在歐美散白蟻的實驗室研究中,用極大數量的攜播螨類接種白蟻群體,結果證明對白蟻的取食或生存均沒有明顯的負效應。 2、捕食者:白蟻的專性捕食者在數量上很少,可能是因為白蟻生活的隱蔽性和受保護的生境所致。毛蜻蛉幼蟲(Lomamyia latipennis)是其中的一種,它生活于白蟻巢內,據報道,它通過噴射蒸汽狀的毒液來捕食工蟻(Johnson&Hagen,1981)。 其它大量的可見專性捕食者包括一些猛蟻、切葉蟻和脊椎動物如土豚(非洲食蟻獸)、土狼和食蟻動物(Logen et al,1990)。 偶見性捕食者是相當普遍的。螞蟻、蜘蛛、鳥類、魚類、蜥蜴、壁虎和蟾蜍和哺乳類。其中以大頭螞蟻最具侵略性。 3、病原微生物。在實驗室內,已證明線蟲在控制狀態下是極具致命性的,但在野外,對白蟻取食活動似乎僅有短暫的作用。Logan等(1990)認為,在高價值的作物如茶叢的支干上,直接應用到有小規模地上白蟻侵害的地方,線蟲可能是最有效的。 病毒和細菌:AL Fazairy&Hassan(1998)利用從埃及棉葉蛹Spodoptera littoralis中分離出的一種多面體核病毒,成功感染了干木白蟻 Kalotermes flavicollis。在自然界雖然白蟻對其他一些細菌感染很敏感,如Serratia marcescens ,但大多數的細菌研究仍集中在Bacillus thurmgiensis(Bt)。Bt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微生物殺蟲劑,而不是自我維持的生物防治劑。 病原真菌:室內試驗有效,但室外試驗結果差強人意。近期研究表明,兩種真菌球孢白僵菌(Beauveria bassiana)和綠僵菌(Metarhizium anisopliae),用于引誘防治時,至少對某些地棲白蟻已獲得有希望的效果。綠僵菌可以導致白蟻生病,并通過白蟻的交哺、肛飼、舐刷行為加大傳染力度。但一些早期的研究揭示,白蟻群體對中毒的白蟻個體有攻擊行為,一旦群體中發現中毒者,白蟻開始來回運動,發出報警行為(信號),當群體處于危險時,這種行為經常出現,帶菌者可能被攻擊、撕碎或被活埋。目前應用這兩種真菌防治白蟻還處于研究階段,仍有一些問題有待于探討。 相對于殺蟲劑而言,生物劑需要解決的一些更難的明顯的技術問題是該產品的質量控制、保存期限和野外壽命。 另一方面,大量的生態、社會、政治和經濟因素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來開發白蟻的微生物防治方法。一個主要因素是昆蟲病原菌對非目標生物體和人的低毒性,這樣減少了施工者、客戶和環境的危險。 深圳市白蟻防治中心 深圳市建工白蟻防治有限公司 總部服務熱線:0755-89812391 黃先生 寶安區服務熱線:0755-88831266 林小姐 白蟻中心網址:http://www.zgfzby.cn
|